我们介绍过不少城市更新的案例。
有精细的小修小补,比如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、更新立面。
也有譬如原拆原建这样的大动干戈。
不过,今天要说的,绝对是其中最特别的一种。
例如,通过这种方式。
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内也能保留住历史底蕴。
即使不建大高层,也能在市中心多掏出几倍建筑空间。
它就是:建筑平移。
经不完全统计,至今我国已经有数百个建筑平移的案例 。
其中上海就占了不少 。
不搜不知道,一搜吓一跳。
无论是重达5650吨的、砖混结构的上海音乐厅 。
还是2000多吨、砖木结构的玉佛寺 。
都被平移过……
01
上海被平移过的房子,的确很多。
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,尤其是静安、黄浦这种老房子聚集的区域, 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 。
其中最近也是最有名的 。
自然是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黄金地段 。
从老旧石库门住区转变为商业、文化、居住混合功能区的 张园。
张园又被称作“石库门博物馆”,由此可以想见这群房子的 珍贵。
奈何它们同时位于 寸土寸金的市中心。
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建筑群,及其下方的土地, 不拆除原有建筑的“保护性改造”被提上日程 。
但对于南京西路来说,地上的这点建筑空间可不够用,地下空间的开发势在必行 。
怎么在不破坏老房子的情况下大兴土木呢?
只能选择把它们暂时请走 。
这才有了网友们口中的“华容道现实版” 。
张园东区的建设总共涉及 25幢 建筑的平移、托换 。
要知道张园东区一共也就26栋房子。
2023年1月,这一浩大的平移工程正式宣告启动, 并于年底顺利移动 至临时 保留位置 。
把老房子移走后,“真正的”工程才刚刚开始……张园东区的开放,估计还得再等两年 。
而当我以为老房子平移这种事,顶多会发生在历史风貌保护区时。
转头又看到了一个 商品房 项目 。
就是由保利和金茂联合开发, 位于静安区大宁板块的多业态综合体, 静安天悦 。
项目所在的是工业用地盘活后的地块, 其上保留的新中动力机厂厂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 。
曾见证中国工业文明百年变迁,诞生过国内第⼀台轴流式增压器等等 。
被移动的是下图中箭头指向的2号车间。
为 了保留并更好地利用这个民族工业文明遗址 。
2022年,静安天悦用 12天 ,将老厂房2号车间平移了80米,使之与其余老厂房连成一体 。
老厂房平移作业现场。图片来源:德科未来城市
未来,右边的老厂房将与街对面新建的商业综合体隔街对望,打造全新的公共活动空间 。
在砖木、砖混结构为主的住宅、工厂之外 。
上海还平移过一座木构架 百年古刹。
它就是位于普陀区的 玉佛寺大雄宝殿 ,这也是中国首个古寺庙大殿平移工程 。
下面是它平移之前的样子 。
图片来源:上海工地
一并被平移的,还有放置在殿内的珍贵佛像 。
2017年,用一分钟移动三厘米的速度 。
大雄宝殿一共移动了30.66米,整个过程持续了7天。
据说这里移动了大概30厘米 。
不得不说,虽然有做心理准备 。
但这上海被移动过的房子的量级,果然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。
02
一座房子又大又重,要怎么移?。
平移 房子的原理其实很简单, 和推箱子差不多 。
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。
房子不仅庞大笨重,底部还有深扎地下的地基 。
根本就是不可移动的东西 。
但实际上 ,
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,就有人提出了这个疯狂的想法, 并付诸实践 。
被移动的是印第安纳贝尔电话公司的总部。他们当时遇到的困境是:
需要在现有房子所在地块新建一个总部,但拆除重建的这一过程将切断城市的通讯命脉 。
因此他们选择,在保证楼内一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,把老房子移走。
34天内,这座重达11000吨的房子先被移动了16米,然后原地旋转90度 。
图片来源:archdaily
最神奇的是 ,
在移动中,不仅楼内一切工作照常进行、600名员工可以随时进出,连水电都没切 。
甚至有人表示,根本没留意到房子在动!
足以看出房子动得是有多慢 。
这是因为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,当时的移动手段堪称简陋 。
抬起房子,靠的是手动操作的液压千斤顶 。
移动房子,靠的是液压滚筒 。
而旋转的动力来源,居然是蒸汽机 。
图片来源:印第安纳州历史学会
每一个千斤顶都要由一组工人操作,操作30秒,休息30秒 。
而每一次操作,仅能推动建筑移动不到一厘米 。
相比之下,现在的技术已经进步太多 。
例如张园的平移,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“步履式平移技术” 。
这个技术,简而言之,就是给房子装上很多“脚” 。
像我们的左右脚一样,分为A、B两组,并 在电脑的精密统筹下交替前行 。
实现了字面意义上的 “房子长脚跑了” 。
图片来源:上海建工一建集团
在速度上的提升倒没有多么惊人。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,30秒内能移动不到一厘米,张园每30秒内的移动速度也就多了0.6厘米 。
不过在工程上,这或许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。毕竟技术总归要遵守物理定律嘛 。
除了“移动”, 把房子 抬起来 是另一个难题 。
里面涉及大量细节,有多种技术路径 。
但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:
下挖并暴露出地基 。
用千斤顶和滑轨(或者是“脚”,取决于采用的移动方式)支撑住房屋 。
把房子从原来的地基上切下来 。
然后就可以开移了 。
当然,为了让房子作为一个整体平稳移动、不要在过程中塌掉 。
内部的加固也是必不可少。
加固后的玉佛寺大雄宝殿。图片来源:上海工地
实际上,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应用建筑平移这个技术了,至今已 有数百个应用实例 。
业内有大大小小不少公司,形成了一系列行业技术规范 。
至今依然在不断推出新标准 。
还成为了一些高校的专业方向 。
总之,这看起来是个蛮成熟的技术了 。
曾有业内人士表示 。
理论上说,只要前期加固得当 。
无论体量大小、建筑新旧,都可以进行建筑位移,而且没有次数限制 。
至今还没有看到移动后的建筑出事故的消息, 反而看到越 来越多 平移案例 。
甚至还有不少是个人行为,例如……
看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普及
平移房子这种事儿 。。
只会越来越常见。
03
好好的房子,移它做什么呢?
最常见的原因, 自然是这个房子特别 珍贵 ,拆不得 。
上文中提到的张园、新中动力机厂2号车间,以及大雄宝殿,均是如此。
但是。
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,城市 空间需求快速迭代。
不拆,往往会使老房子落后于时代 。
例如,对于上个世纪住在石库门住宅里的人来说,谁能想到未来某天房子底下要通地铁、盖商场呢?
而这就是张园要干的事。
根据规划设计,张园东区 预计新增8万㎡地下空间 。
以此解决这里的停车、轨交联通问题,还要顺带新增一个商场 。
看到此处我只想欢呼:
不用出站换乘的日子指日可待!
而玉佛寺,大概也没想过自己某天的香火会旺到这种程度 。
小小的院落挤满了虔诚的香客们,尤其是重大节假日 。
使寺庙在消防、交通、高密度人员聚集等各方面,都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。
这促使寺院想办法扩大院落空间,能选择的手段只有整体平移 。
移动中的大雄宝殿。图片来源:上海工地 。
而在大雄宝殿移位后,院落空间增加了近一倍 。
不仅可以容纳重大香期及大型活动,也为有效疏散人流、保证公众安全提供了可能 。
除此之外 ,
不拆房子而选择移动,有时候是 迫不得已。
例如房屋移动首例,印第安纳贝尔电话公司,是为了保持接线服务的连续性 。
有时则是因为,相比拆除重建,平移 更有性价比。
例如开头曾提过的,我国一个曾经上过热搜的建筑平移案例,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。
在拆除和平移之间,经过多轮论证 。
选择平移的好处多多:
节省建材和资金,缩短工期,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小,还能保护环境……
在张园这种所在地段过于稀缺的情况之外 。
大多数平移,往往与城市 规划变动 有关 。
例如上文的厦门后溪车站,当时正挡在了福厦高铁建设的规划路线上 。
近百年高龄的上海音乐厅起身让位,则是和延安路高架拓宽建设工程相关 。
上海音乐厅平移。图片来源:上海热线
外滩天文台、四明公所等等建筑的移动,都是和规划有关,不胜枚举 。
一般来说,涉及城市更新、规划变动,我们想到的都是大拆大建。
但现在看来,平移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。
04
最后我想说。
除了相对于拆建的成本更低,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之外 ,
在建设活动进入存量更新阶段的今天,我们更应重视建筑 平移这门技术 。
对于保留了大量历史文化的上海来说尤其如此 。
因为一座房子 。
不仅容纳了当下的居住,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。
它们就像是永不熄灭的火花,随时触动着人们的神经 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选择把老房子“供”起来,像对待博物馆中的文物一样,精心做好维护修缮工作 。
但是相比之下 。
让它们紧跟时代发展,融入当下的日常生活,被更多人看到、了解和使用 。
这或许是对老房子更大的尊重 。
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杏宇:如何把老房子建筑平移的全部内容,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,请持续关注山东杏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
本文标题:杏宇:如何把老房子建筑平移 地址:http://www.guangda-graphite.com/news/hangye/521.html